当前位置:从何法律> 经济法基础 > 正文

经济法基础与思政理论课 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2024-12-10  来源:从何法律    

导读引言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经济法的实施不仅涉及到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和规范,也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目标。因此,将经济法基础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通过协同育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经济法的实施不仅涉及到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和规范,也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目标。因此,将经济法基础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通过协同育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经济法基础与思政理论课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与实施:

一、经济法基础教育的必要性

  1. 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经济法作为调整经济的法律部门,其核心任务是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竞争秩序。通过对学生进行经济法基础知识的传授,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市场规则的理解和对违法行为的识别能力。
  2. 促进社会治理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治理模式也在不断地更新迭代。经济法在协调政府与企业、消费者等各方利益关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可以将经济法的理念和方法引入到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中。
  3. 提升法治意识: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经济法的基础教育不仅是传授具体的法律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治精神的过程。将经济法纳入思政理论课,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自觉行为习惯。

二、思政理论课的重要性

  1. 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理论课承担了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使命。通过课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2. 培育新时代公民道德:思政理论课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关注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在经济法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诚信、公正、责任等价值观念,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参与度。
  3. 增强民族自豪感:思政理论课强调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经济法教学中加入这些内容,可以使学生在了解国家经济立法成就的同时,感受到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自豪。

三、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

  1. 课程设置融合化:在设计思政理论课程时,应充分考虑经济法基础内容的有机融入。例如,可以在《毛泽东思想概论》等课程中增加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法律法规的内容;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法制建设的历程和成果。
  2. 教学方法多样化:采用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经济法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体验到法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开展互动式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3. 评价体系科学化: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体系,既包括传统的笔试考试,也要注重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报告、社会实践调查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

四、相关案例分析

以某高校为例,该校在开设“经济法学”这门专业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内容延伸至全校性的通识教育课程——《法律基础与实务》。该课程由经济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共同讲授,涵盖了宪法、民法、刑法等多个领域,但重点突出经济法的相关内容。同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如《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也会结合具体的经济法案例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实质。

五、总结与展望

在经济法基础与思政理论课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未来,还需要更多的高校和教育工作者参与到这一模式的探索中来,不断完善和优化协同育人的方法和路径,为培养具备深厚家国情怀、扎实专业知识和高尚品德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