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问题导向教学在《经济法基础》课程中的有效运用策略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无法满足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问题导向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应运而生。本......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无法满足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问题导向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应运而生。本文将以《经济法基础》这门课程为例,探讨如何通过PBL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问题导向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扮演着引导者和助手的角色,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和方法。
《经济法基础》作为一门涉及面广且与实践紧密联系的法律课程,其内容涵盖了如合同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多个方面。传统教学中,由于理论性强、内容繁杂,学生往往难以将所学知识有效地应用于实践中。而PBL则可以通过提供具体场景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解决方案。
根据《经济法基础》课程大纲的要求,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确保教学活动围绕这些目标展开。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或时事热点精心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紧迫感和成就感。
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他们针对设定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鼓励他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火花。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同时及时对学生们的表现进行点评和反馈,帮助他们改进不足之处。
各小组最终需提交一份包含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展示。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对其成果进行评分和讨论。
PBL使得学习过程变得更有趣和有意义,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通过参与PBL项目,学生们掌握了从识别问题到制定计划再到执行的全套流程,提高了他们的批判性思考和创新能力。
PBL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知识点本身,还要将其与其他知识相结合,形成更全面的理解和记忆。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享资源,取长补短,增强了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性。
综上所述,问题导向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仅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而且对于提升《经济法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引入PBL模式,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在经济法学领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高校在经济法教学中推广和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为社会输送更多具备综合素质的法律人才。
[1] 张军锋, 李艳玲. (2018). 问题导向教学法在大学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商业时代, (6), 97-99.
[2] 王丽萍, 陈静. (2019).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经济法问题导向式教学研究. 法制与社会, (31), 198-200.
[3] 刘华, 张磊. (2020). PBL教学法在本科院校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教育教学论坛, (19), 121-122.
热门标签